2022年上半年中国(台湾地区除外)企业IPO情况
2022年上半年,在疫情反复、上海封城、俄乌战争等背景下,资本市场情绪有所波动,中企境内外上市节奏趋缓,但上市申请数量仍然充裕。
根据同花顺iFind的数据显示,2022年上半年,A股市场IPO不论数量还是融资额均超过全球其他各大资本市场。A股上市企业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为85家、84家,合计169家。整体来看,在稳增长和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政策下,A股仍保持常态化发行。
融资额方面,上海证券交易所、深圳证券交易所表现亮眼,分别成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的上市目的地。其中,上海交易所有69只新股,融资2105亿元;深圳交易所有81只新股,融资986亿元。
从各大板块来看,科创板和创业板成为A股IPO市场的上市主力。上市企业数量分别为69家和53家,合计占比高达71.6%。按融资额计算,科创板以1156亿元人民币居首位,其次是上海主板(949亿元)和创业板(871亿元),科创板和创业板占A股总融资额65%。上半年A股前十大IPO中,2家来自上海主板,5家来自科创板,3家来自创业板。
北交所方面,2022年上半年,北交所新增19家上市公司,总融资额为27.46亿元,其中14家为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融资额合计占比73.4%。目前北交所上市企业总量超过100家,整体表现符合预期。
上半年A股IPO企业主要来自制造行业(64只新股,融资额774亿元)、科技、传媒和电信行业(58只新股,融资额1537亿元)、医疗及医药行业(22只新股,融资额298亿元)、消费行业(22只新股,融资额161亿元)。
但受到疫情和国际金融形势,尤其是高估值高发行价高市盈率的影响,上半年新股上市表现波动较大,3月和4月的破发率超40%,打破过往A股新股上市不会破发的传统印象。随着第二季度国内经济逐渐回暖与市场化定价机制日趋成熟,破发现象在5月和6月有明显改善,登陆沪深两市的新股均未破发,并且平均首日涨幅将近50%。
2022年上半年,境外上市中企数量为23家。其中,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有13家、10家,融资额分别为人民币93.09亿元、22.69亿元,上市总量持续走低。
美股方面,中美双方围绕审计监管的谈判结果尚未明确,截至2022年6月底已有105家中概股被列入“预摘牌名单”或“确定摘牌名单”,新股上市基本处于停滞状态,仅3家中企登陆纳斯达克交易所。
港股方面,受全球资本市场氛围影响,上半年表现同样不佳,仅24家新股上市,总融资额约合人民币111.42亿元,数量和规模同比分别下降48%、92%。在美方政策影响下,上半年蔚来、贝壳和知乎已相继回港,但受限于短期港股估值回调,蔚来和贝壳选择介绍形式上市,未涉及新股发行和资金募集,未来一段时间内,港股将继续作为中概股回归的主阵地。截至6月30日,港交所已有超过170名申请人等待上市,预计2022年下半年港股市场活跃度有望提升。
对于2022年下半年的IPO情况,星域基金认为随着注册制的改革进一步深入,北交所、科创板和创业板保持常态化稳定发行,而且目前A股上半年上市申请数量超过560家,A股IPO有望提速,其中北交所开始出现新股首日破发,估值持续低迷。
港股方面,由于俄乌冲突持续及影响广大,加上美国计划继续加息及开始缩表,2022年香港IPO市场仍然充满挑战。但是港交所拓宽第二上市条件,允许非创新型产业的中国企业在港第二上市,这将有利于广泛吸纳优质中概股在港上市和增强投资者信心。因此中概股回归和新经济企业将继续成为上市活动的主要推动力,在多项有利经济增长政策的支持下,IPO市场可逐步重拾动力,下半年IPO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额可望逐步回升。